升值能減緩輸入型通脹多大壓力-【zixun】
升值能減緩輸入型通脹多大壓力?
升值能減緩輸入型通脹多大壓力? 更新時間:2011-4-26 11:18:27 人民幣升值能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對于這一話題最近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出現。
雖然人們還不知道人民幣升值能怎樣減緩或多大程度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但似乎人民幣升值開始成為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可采取的手段之一。
升值雖然是人民幣未來長期的一個趨勢,但用單一的升值來達到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的想法或許并非央行副行長胡曉煉的意愿。
從市場表現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今年以來處于持續緩慢升值的過程,屢創新高。4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156。加上21日、20日,人民幣連續三天刷新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新高。
事實上,就在數日前,正是央行副行長胡曉煉的一篇講話引發了市場對利用匯率來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的討論。但從央行公開發表的胡曉煉的文章來看,“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減緩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這句原話強調的是增強匯率彈性,而彈性顯然并非單一的升值。
從現有的匯率政策而言,增強匯率彈性,一是進一步放寬現有匯率波動幅度,一是在現有波動區間內加大各幣種幣值兌換的市場化程度。放寬波動幅度是個政策剛性手段,決定權在貨幣當局,這一點市場似乎只有等待的權力;至于在現有波動區間內的市場化程度,也是個有管理的微妙話題。
至于人民幣升值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的具體表現,并沒有一個量化的指標可以解釋。盡管人民幣今年以來持續升值,但輸入型通脹壓力依然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國內的通脹水平也依然居高不下。今年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繼去年11月份后再次突破5%,創31個月來新高,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幅度則更大一些。
在胡曉煉看來,影響我國物價水平的國際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二是全球通脹壓力不斷加大,三是主要經濟體貨幣條件持續寬松。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0至0.25%的目標區間,繼續按原計劃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英格蘭銀行則保持0.5%的基準利率水平不變;日本銀行除了保持0.1%的基準利率不變以外,還因地震進一步放寬了政策。
以第一個因素為例,今年一季度,國際市場能源、原材料、金屬礦價格累計分別比去年末上漲了18.8%、13.6%和5.2%,4月上旬布倫特和西德克薩斯原油期貨價格每桶分別突破120美元和110美元。
就這一因素來看,人民幣升值的確有利于從國際市場購買更多能源、原材料和金屬礦等,但問題在于,人民幣是升值了,但能源、原材料和金屬礦的價格定價權并不在中國手上,你升值,人家漲價,是否受益取決于升值與漲價比重的一種博弈。當然,即使人民幣不升值,以美元計價的這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同樣會漲價,從這一角度而言,升值在某種程度上是能部分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
此外,升值使得中國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產在不斷縮水,如何在一邊受益一邊受損中平衡升值空間或匯率彈性,對貨幣當局來說,的確是個難于平衡的計算。
雖然升值從外部看有減緩作用,但反過來對國內的通脹卻似乎有助推作用。因為人民幣的單一升值方向使得熱錢及套利資金紛至沓來,貨幣當局不得不反復使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政策措施來調節對沖,即便如此,持續不斷大量流動性的存在同樣推高了國內的相關物價水平。
因此,通過增強匯率彈性來減緩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美好的愿景遠遠大于現實的操作困難。